高压电线引发危险

016年9月21日,现河采油厂兴河东区二区发生一起触电事故。业主称,这是半年以来,小区发生的第三起用电安全事故。小区业主爆料,因为小区内有高压线塔,居民楼距110KV高压线的最近距离不足10米,居民为此忧心忡忡。

调查:半年内发生3起触电事故

在兴河东区二区事故楼前,能看到8楼窗台区域有明显的爆炸后留下的烧焦痕迹。事故楼前的高压线呈东西走向横穿小区,该楼东北侧就是一座高压线塔,标注电压线为万河线,电压为110KV。

事故楼是距离万和高压线最近距离的居民楼。实际测量后,发现事故楼距离最近的高压线水平距离为6.9——7.5米。高压线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高于5米。高压线与居民楼的安全距离为多少?国家电网工作人员对记者回复,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10KV的高压线在计算最大风偏情况下,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为4米,垂直距离为5米。

尽管在安全范围之内,但横穿兴河东区二区的高压线让居民忧心忡忡。走访发现,兴河东区二区共有两座高压线塔,有3楼居民楼距离高压线较近。据国家电网工作人员的反馈,万合高压线隶属于胜利油田管辖。而这座高压线塔,早在小区建立之前就早已存在,承担着为周边小区输送能源的重担。

有关单位正在事故楼前调查、勘验。记者询问事故的发生的具体缘由,对方表示“不清楚”,未给出明确回复。而小区业主表示,事发原因是当日因刮风,两栋楼之间连接的电线被吸附到了高压线上引发了爆炸。鞠女士在家中听到了巨大的爆裂声。所幸触电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对起建于2013年、2015年交房的兴河东区东二区而言,这并非首次发生触电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半年以来小区共发生了3起触电事故,至少2起跟高压线有关。

居民:眼见触电者被烧伤

“一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全身被烧焦了。”4月7日,兴河东区二区一业主上料期间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业主鞠女士说起4月7日晚的爆炸事故,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自称至今毛骨悚然。鞠女士是当晚抵达事故现场的第一人,也是两起触电事故的见证者。

4月7日晚7:40分左右,家住兴河东区的鞠女士与丈夫刚走到小区门口,忽然听到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响,当时夜色都被照亮了。鞠女士与丈夫立刻前往出事点,在小区一栋楼前看到一个小伙子被烧焦了。“嘴里往外出血,腿、胳膊都炸弯了,衣服被炸没了,身体的某些部位都在冒烟着火。”在一旁的摩托车还在“噼里啪啦”燃烧着,不敢贸然施救的鞠女士赶紧拨打了“120”求救。

从小伙子工友的口中,鞠女士了解到爆炸事故的原委。原来,小伙子是一名装修工人。事发时,上料的钢丝绳被从10楼往下扔,结果钢丝绳与楼前的高压线撞上。携带高压电流的钢丝绳落下时将骑着摩托车的小伙子引爆。   

月前,记者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获悉,受伤的小伙子全身80%面积烧伤,大部分为三级烧伤,病情危重。

这两起爆炸事故造成了周边数个小区及单位半个小时到几十分钟时间不等的停电。

“老虎口”下咋保安全?

110KV的高压线在计算最大风偏情况下,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为4米,垂直距离为5米。这样的安全线并未保证兴河东区二区的用电安全。记者调查了解到,除了高压线距居民楼近之外,私扯电线让小区用电增添了不少安全隐患。

我国发生过民众反对高压线的案例,实际上高压线有明确的对于安全距离的设定。对于居民而言,若从电力安全角度考虑,并考虑大风引起高压线产生风偏,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第5条规定: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是为了保证已建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和保障人民生活的正常供电而必须设置的安全区域。在厂矿、城镇、集镇、村庄等人口密集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为导线边线在最大计算风偏后的水平距离和风偏后距离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之和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

但是,若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则风险度就会根据具体情况,发生变化,见下表:

返回列表